增高飲品真的有效嗎?科學證據與實用解析
- Info HealthyMind HK
- 3月5日
- 讀畢需時 4 分鐘
已更新:3月14日

身高一直是許多人關注的話題,尤其在成長階段,家長和孩子常希望透過各種方法「突破遺傳限制」。近年來,市面上出現許多標榜「增高功效」的飲品或營養補充劑,聲稱能促進骨骼生長、刺激生長激素。然而,這些產品究竟有無科學依據?本文從影響身高的關鍵因素、增高飲品成分分析、權威機構觀點及實證研究出發,帶您釐清真相。
一、身高由哪些因素決定?科學解碼生長密碼
根據科學研究,身高主要由以下四項因素交互作用:
1 | 基因遺傳 | 父母的身高對子女影響最大,基因約占身高差異的60-80%(Visscher, 2008)。例如,父母身高較高者,子女通常有更高的遺傳潛力,但這不代表必然「長到天花板」,仍需後天條件配合。 |
2 | 營養攝取 | 均衡營養是兒童發育的基石。世界衛生組織指出,蛋白質、鈣、鋅、維生素D等營養素,能幫助孩子在成長期達到基因賦予的身高上限(WHO, 2020)。反之,長期營養不良可能導致生長遲緩。 |
3 | 生長激素與內分泌 | 生長激素在青春期前扮演關鍵角色。若因疾病(如腦垂體功能異常)導致激素缺乏,可能需醫學治療補充(NIH, 2021)。但一般健康小朋友額外補充激素並未被證實能增高。 |
4 | 骨骺閉合時間 | 骨骼末端的「生長板」(骨骺)會在青春期後逐漸閉合,一旦完全閉合,身高便停止增長(Lee & Gupta, 2021)。這也是為何成年後幾乎無法自然增高的主因。 |
二、剖析增高飲品:成分真的能「催高」嗎?
市售增高飲品常見以下成分,但其效果與風險需理性看待:
1 | 鈣與維生素D:強健骨骼 ≠ 增加身高 | - 作用機制:鈣是骨骼主要成分,維生素D幫助鈣吸收,兩者確實能提升骨密度(NIH, 2023)。 - 科學證據:多項研究(如Winzenberg et al., 2006)指出,補充鈣和維生素D可改善兒童骨密度,卻未顯著增加身高。換言之,它們有助骨骼健康,但無法突破基因限制或延長骨骼長度。 |
2 | 蛋白質與氨基酸:營養充足即可,過量無益 | - 研究發現:蛋白質不足可能影響兒童發育,但對營養均衡者而言,額外補充蛋白質或氨基酸(如精氨酸、賴氨酸)並未顯示增高效果(Hoppe et al., 2017)。部分小型研究指出氨基酸可能短暫刺激生長激素分泌,但長期效益不明確(El-Hodhod et al., 2016)。 |
3 | 傳統藥材與植物萃取物:缺乏臨床實證 | - 如靈芝、田七等成分常被宣稱能「活血促生長」,但目前多屬動物實驗或個案報告,缺乏大規模人體試驗支持。 |
4 | 非法添加激素:高風險的雙面刃 | - 部分不良產品可能暗藏類固醇或合成激素,短期雖加速生長,卻會導致骨骺提前閉合,反而使最終身高更低(FDA, 2019)。美國FDA多次警告此類非法產品,並強調「無任何口服增高劑通過審核」。 |
三、權威機構怎麼說?破解行銷話術
1. 美國FDA:
明確指出「沒有科學證據證明口服產品能安全且有效地增加身高」,並列管多款含非法成分的增高飲品(FDA, 2019)。
2. 世界衛生組織:
強調兒童身高與營養、疾病預防密切相關,但從未推薦任何增高補充劑(WHO, 2020)。
3. 國際兒科協會:
提醒家長勿輕信廣告,骨骺閉合後的身高增長宣稱均屬偽科學(IAP, 2018)。
四、實際案例與研究:數據會說話

- 澳洲雙盲試驗:針對健康青少年補充鈣與維生素D,兩年後骨密度提升,但身高增長與對照組無差異(Winzenberg et al., 2006)。
- 韓國消費者院調查:抽檢市售15款增高飲品,發現多數缺乏臨床數據,效果因人而異,部分產品甚至標示不實(Korean Consumer Agency, 2017)。
五、理性應對身高焦慮:實用建議
1 | 兒童與青少年 | - 把握青春期前的黃金生長期,注重均衡飲食、充足睡眠與運動(如跳繩、籃球)。 - 若身高明顯落後同齡人,應就醫檢查是否為生長激素缺乏或慢性疾病。 |
2 | 成年人 | - 骨骺閉合後,任何飲品或藥物均無法增高,但可透過姿勢矯正(如改善駝背)視覺上增加1-3公分。 |
3 | 擇產品時 | - 避免含不明激素或來路不明的成分。 - 優先諮詢醫師或營養師,而非聽信網路廣告。 |
結論:科學證據與行銷話術的界線
身高主要由先天基因與後天環境共同決定,現有科學證據顯示,增高飲品對健康者的效果極其有限,甚至可能帶來風險。與其追逐未經證實的產品,不如從均衡營養、規律作息著手,幫助孩子發揮遺傳潛力。若對身高有疑慮,務必尋求專業醫療評估,才是安全且理性的選擇。
本文參考資料來源
1. Visscher, P. M. (2008). Nature Reviews Genetics.
2. NIH Office of Dietary Supplements. (2023). Calcium Fact Sheet.
3. FDA Consumer Warning. (2019). Beware of Products Promising Height Increase.
4. Winzenberg, T. et al. (2006). BMJ.
5. Korean Consumer Agency. (2017). Report on Height-Increasing Products.